第八十五, 入幕之賓
關燈
小
中
大
桓溫到了建康之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盧悚入宮事件的真相以及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為此,他把郗超招進了自己的府中,要與他共同探討這件大事。
在追究盧悚入宮事件的這個問題上有個難處,就是這夥亂眾在極度的混亂當中幾乎全部被剿滅了,從剩下的沒幾個的低級信徒口中也沒能問出個所以然來,所以也就只能追究一下負責維持京城治安的相關人員的責任了。而作為維護京城治安的首要責任人,尚書陸始就跑不掉了。陸始是吳郡望族陸氏家族的成員,這個家族從曾祖父的那一輩開始,就在東吳政權擔任要職,一直到後來東晉成立後,也是仕途不斷,是江東的四大望族之一。桓溫給陸始定的是替慢罪,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玩忽職守罪,是因為他防範工作做得不到位,對京城治安督察不嚴,以致讓反賊進入到宮禁,因此桓溫要把陸始交由廷尉審理。
至於桓溫的弟弟桓秘,他所擔任的中領軍職務,是一個三品高官,統領著宮禁內外的衛士部隊。據統計,整個東晉王朝,最牛的五個家族瑯琊王氏、潁川庾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加上龍亢桓氏,共有十五人擔任這個位置,占任這個職位總人數的40.5%,而且都是在他們聲望最著的時候擔任的。因此,對於當時的高門大族來說,這是一個必爭之位。這個位置對於桓溫來說,如果要謀求篡位的話,是可以發揮出非常重要作用的。當桓溫說要追究桓秘失職的責任,並要免除桓秘中領軍一職時,就連郗超都被嚇了一跳,連忙勸桓溫不要這樣做。
桓溫於是問郗超:“嘉賓,你覺得桓秘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郗超回答道:“穆子是一個不倫於俗的絕世奇才,若不是運氣欠佳,恐怕早已是一方諸侯了吧!”
桓溫嘆道:“桓秘在某些方面的才能,就算是老夫也自愧不如,你覺得他為什麽會運氣欠佳呢?”
郗超道:“穆子是一個堅忍而有大志之人,他善於險中求勝,他的才能如果能夠發揮在戰場上,有可能成為一個無敵的將領。但是現在朝中崇尚清談,講究養望,穆子的功利心不利於他在官場上的發展,而要成為一個一方諸侯,似乎也沒有人去推薦他,所以他就混得比較尷尬吧!”
桓溫道:“嘉賓,你看人還是挺準的,我這四弟什麽都好,就是人太聰明,心術太險,就連我自己都不太敢完全相信,又如何能夠讓其他人相信呢?他的才能要是能夠用在戰場上,確實連老夫都遠遠不如,但若是用在朝堂上,是會出大問題的,所以,這也是我始終對他放心不下的緣故。”
郗超道:“這次平定叛亂,穆子就算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且上次坐實武陵王的罪證,他是有極大功勞的,如果反而被免職的話,他必定心生怨恨,說不定會造成兄弟離心,甚至會鬧出個什麽亂子來。”
桓溫道:“中領軍的這個位置實在太重要了,我希望他能夠暫時離開官場,在一段時間的清閑中能夠重新思考這官場之道。就算他對我心生怨恨,也總比讓他鬧出個大亂子來好哇。”
郗超雖然覺得桓溫把桓秘推出去承擔責任的做法很不妥當,也不清楚桓溫這樣做是出於什麽樣的考慮。按道理說,一直沒有出現平叛現場的中護軍謝安的責任不是要比積極平叛的桓秘的責任更大嗎?況且,要是處理了桓秘,一起參與平叛的游擊將軍毛安之和左衛將軍殷康又該怎麽辦呢?但是郗超後來考慮到這畢竟是桓溫的家事,自己作為一個局外人是無從置喙的,也就沒有繼續規勸下去了。
桓溫繼續問郗超:“嘉賓,你看我這掙下的這份基業,到底由誰來繼承比較好呢?”
郗超疑惑道:“自然是長子繼承,難道這還有什麽錯嗎?”
桓溫搖頭道:“我的這位長子桓熙一向是定力不足,沒有主見,容易受人唆擺,要是讓他繼承我的基業,恐怕是害了他的一生。”
郗超道:“除了貴公子仲道之外,難道是您的其他幾位公子?”
桓溫道:“這個問題直到現在,其實我自己也沒想好,不過也不能繼續拖下去了。”
郗超忽然大悟道:“明公是擔心仲道以後會受穆子唆使,做出出人意料的事情?”
桓溫微微點頭道:“我這一輩子,別的本事不怎麽樣,可是在識人方面,從來就沒有走過眼。”
郗超拱手道:“明公高見,在識人方面,明公的眼光之毒辣,在下自愧不如。不過,要把穆子從這個位置上挪開容易,要讓他心悅誠服恐怕難以做到。”
桓溫嘆道:“世事總是難有兩全其美的,能夠避重就輕就已經很不錯了!”
其後,桓溫就與郗超一起,把盧悚入宮事情的相關責任人一個一個地羅列出來,並且議定好相關的處理方式。當條牒既定後,已經到了深夜,郗超便留宿在桓溫府上。
第二天早上,桓溫傳謝安和王坦之過來議事,桓溫等他們兩人坐定後,就把對盧悚入宮事件相關責任人的處理意見扔給二人看,圓滑的謝安看完之後覺得大體滿意,尤其是他看到對桓秘的處理意見後,感覺到心裏面的一塊大石完全地落地了,至於其他的一些個別問題,就沒有必要拿出來爭拗了,於是他便一聲不吭了。而此時剛從被桓溫誅殺的恐懼當中緩過來的王坦之又恢覆了過去的那種執拗的本色,他在看過條牒後覺得牽連面搞得太廣了,便直接又把條牒扔回到桓溫的面前,還說了句:“多!”
桓溫接回條牒,一邊細看,一邊拿著筆就要進行修改,而在桓溫身後的帳幕內的郗超怕桓溫隨意改動,便不自覺地從幕後中探出頭來,想窺探一下桓溫到底想改些什麽內容,這時心情異常輕松的謝安發現了正在帳幕後面探頭探腦的郗超後,不禁戲謔道:“郗生可以說是入幕之賓呀!”郗超見到自己不慎被看到,只好硬著頭皮走出來跟大家見面行禮。
桓溫解嘲道:“我是怕自己老眼昏花,要嘉賓幫我先過目一下的。嘉賓,你既然有想法,就正好拿出來跟文度交流交流。”
於是,郗超就與王坦之繼續探討這條牒裏面的內容。
而桓溫就與謝安海闊天空地聊了起來。
當時有諺語曰:“揚州獨步王文度,後來出入郗嘉賓”(《世說新語》賞譽第八)。《續晉陽秋》則曰:“超少有才氣,越世負俗,不循常檢。時人為一代盛譽者,語曰‘大才槃槃謝家安,江東獨步王文度,盛德日新郗嘉賓’。”而此刻,這三個當時東晉內最傑出的人才都一起聚在了桓溫的帳下濟濟一堂。盡管這三人都曾經當過桓溫的幕僚,但是經過簡文帝遺詔的事件之後,桓溫的心裏已經很明白,除了郗超之外,另外的這兩個人與自己並不是一條心,如果換了是王猛,這兩人早就被幹掉了!可是,桓溫是一個極其欣賞和愛惜人才的人,就算這二人不為自己所用,他也不願意輕易對對方動手。在這一點上,他的英雄情結壓倒了梟雄情結。
雖然此時此刻在這桓府中的四人心思各異,但是,這是他們四人最後一次同濟一堂了。
此後,桓溫以瀆職之罪將陸玩之子、尚書陸始等人送交廷尉審理,並將自己的弟弟、中領軍桓秘也予以免職,而平叛急先鋒毛安之被提升為四品的右衛將軍,成為宮中禁軍的第二號人物。
這個毛安之出身於滎陽毛氏,毛寶的次子,曾經在北伐前燕行動中開鑿大野澤的毛虎生的弟弟。毛氏家族在東晉時代一直是荊楚一帶頗有影響的流民首領,毛安之既是簡文帝司馬昱的心腹,又成為了桓溫手下的猛將,是各方面都吃得開的人物,當年桓溫搞廢立,廢司馬奕,立司馬昱,為防宮中有變,或京城保皇派造反,特別調派魏郡太守毛安之帶領自已的部隊宿衛殿內。在司馬昱將要離世的那段時期,被桓溫排擠的庾希帶兵殺向京城,是當時作為游擊將軍的毛安之帶兵擋住的,這次在鎮壓盧悚叛亂的時候果然又派上了大用場,他能夠因此而晉升為右衛將軍自無不妥,只是虧待了同樣在平叛當中出了大力的桓秘。
這同樣是一碗水,咋就端不平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追究盧悚入宮事件的這個問題上有個難處,就是這夥亂眾在極度的混亂當中幾乎全部被剿滅了,從剩下的沒幾個的低級信徒口中也沒能問出個所以然來,所以也就只能追究一下負責維持京城治安的相關人員的責任了。而作為維護京城治安的首要責任人,尚書陸始就跑不掉了。陸始是吳郡望族陸氏家族的成員,這個家族從曾祖父的那一輩開始,就在東吳政權擔任要職,一直到後來東晉成立後,也是仕途不斷,是江東的四大望族之一。桓溫給陸始定的是替慢罪,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玩忽職守罪,是因為他防範工作做得不到位,對京城治安督察不嚴,以致讓反賊進入到宮禁,因此桓溫要把陸始交由廷尉審理。
至於桓溫的弟弟桓秘,他所擔任的中領軍職務,是一個三品高官,統領著宮禁內外的衛士部隊。據統計,整個東晉王朝,最牛的五個家族瑯琊王氏、潁川庾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加上龍亢桓氏,共有十五人擔任這個位置,占任這個職位總人數的40.5%,而且都是在他們聲望最著的時候擔任的。因此,對於當時的高門大族來說,這是一個必爭之位。這個位置對於桓溫來說,如果要謀求篡位的話,是可以發揮出非常重要作用的。當桓溫說要追究桓秘失職的責任,並要免除桓秘中領軍一職時,就連郗超都被嚇了一跳,連忙勸桓溫不要這樣做。
桓溫於是問郗超:“嘉賓,你覺得桓秘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郗超回答道:“穆子是一個不倫於俗的絕世奇才,若不是運氣欠佳,恐怕早已是一方諸侯了吧!”
桓溫嘆道:“桓秘在某些方面的才能,就算是老夫也自愧不如,你覺得他為什麽會運氣欠佳呢?”
郗超道:“穆子是一個堅忍而有大志之人,他善於險中求勝,他的才能如果能夠發揮在戰場上,有可能成為一個無敵的將領。但是現在朝中崇尚清談,講究養望,穆子的功利心不利於他在官場上的發展,而要成為一個一方諸侯,似乎也沒有人去推薦他,所以他就混得比較尷尬吧!”
桓溫道:“嘉賓,你看人還是挺準的,我這四弟什麽都好,就是人太聰明,心術太險,就連我自己都不太敢完全相信,又如何能夠讓其他人相信呢?他的才能要是能夠用在戰場上,確實連老夫都遠遠不如,但若是用在朝堂上,是會出大問題的,所以,這也是我始終對他放心不下的緣故。”
郗超道:“這次平定叛亂,穆子就算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且上次坐實武陵王的罪證,他是有極大功勞的,如果反而被免職的話,他必定心生怨恨,說不定會造成兄弟離心,甚至會鬧出個什麽亂子來。”
桓溫道:“中領軍的這個位置實在太重要了,我希望他能夠暫時離開官場,在一段時間的清閑中能夠重新思考這官場之道。就算他對我心生怨恨,也總比讓他鬧出個大亂子來好哇。”
郗超雖然覺得桓溫把桓秘推出去承擔責任的做法很不妥當,也不清楚桓溫這樣做是出於什麽樣的考慮。按道理說,一直沒有出現平叛現場的中護軍謝安的責任不是要比積極平叛的桓秘的責任更大嗎?況且,要是處理了桓秘,一起參與平叛的游擊將軍毛安之和左衛將軍殷康又該怎麽辦呢?但是郗超後來考慮到這畢竟是桓溫的家事,自己作為一個局外人是無從置喙的,也就沒有繼續規勸下去了。
桓溫繼續問郗超:“嘉賓,你看我這掙下的這份基業,到底由誰來繼承比較好呢?”
郗超疑惑道:“自然是長子繼承,難道這還有什麽錯嗎?”
桓溫搖頭道:“我的這位長子桓熙一向是定力不足,沒有主見,容易受人唆擺,要是讓他繼承我的基業,恐怕是害了他的一生。”
郗超道:“除了貴公子仲道之外,難道是您的其他幾位公子?”
桓溫道:“這個問題直到現在,其實我自己也沒想好,不過也不能繼續拖下去了。”
郗超忽然大悟道:“明公是擔心仲道以後會受穆子唆使,做出出人意料的事情?”
桓溫微微點頭道:“我這一輩子,別的本事不怎麽樣,可是在識人方面,從來就沒有走過眼。”
郗超拱手道:“明公高見,在識人方面,明公的眼光之毒辣,在下自愧不如。不過,要把穆子從這個位置上挪開容易,要讓他心悅誠服恐怕難以做到。”
桓溫嘆道:“世事總是難有兩全其美的,能夠避重就輕就已經很不錯了!”
其後,桓溫就與郗超一起,把盧悚入宮事情的相關責任人一個一個地羅列出來,並且議定好相關的處理方式。當條牒既定後,已經到了深夜,郗超便留宿在桓溫府上。
第二天早上,桓溫傳謝安和王坦之過來議事,桓溫等他們兩人坐定後,就把對盧悚入宮事件相關責任人的處理意見扔給二人看,圓滑的謝安看完之後覺得大體滿意,尤其是他看到對桓秘的處理意見後,感覺到心裏面的一塊大石完全地落地了,至於其他的一些個別問題,就沒有必要拿出來爭拗了,於是他便一聲不吭了。而此時剛從被桓溫誅殺的恐懼當中緩過來的王坦之又恢覆了過去的那種執拗的本色,他在看過條牒後覺得牽連面搞得太廣了,便直接又把條牒扔回到桓溫的面前,還說了句:“多!”
桓溫接回條牒,一邊細看,一邊拿著筆就要進行修改,而在桓溫身後的帳幕內的郗超怕桓溫隨意改動,便不自覺地從幕後中探出頭來,想窺探一下桓溫到底想改些什麽內容,這時心情異常輕松的謝安發現了正在帳幕後面探頭探腦的郗超後,不禁戲謔道:“郗生可以說是入幕之賓呀!”郗超見到自己不慎被看到,只好硬著頭皮走出來跟大家見面行禮。
桓溫解嘲道:“我是怕自己老眼昏花,要嘉賓幫我先過目一下的。嘉賓,你既然有想法,就正好拿出來跟文度交流交流。”
於是,郗超就與王坦之繼續探討這條牒裏面的內容。
而桓溫就與謝安海闊天空地聊了起來。
當時有諺語曰:“揚州獨步王文度,後來出入郗嘉賓”(《世說新語》賞譽第八)。《續晉陽秋》則曰:“超少有才氣,越世負俗,不循常檢。時人為一代盛譽者,語曰‘大才槃槃謝家安,江東獨步王文度,盛德日新郗嘉賓’。”而此刻,這三個當時東晉內最傑出的人才都一起聚在了桓溫的帳下濟濟一堂。盡管這三人都曾經當過桓溫的幕僚,但是經過簡文帝遺詔的事件之後,桓溫的心裏已經很明白,除了郗超之外,另外的這兩個人與自己並不是一條心,如果換了是王猛,這兩人早就被幹掉了!可是,桓溫是一個極其欣賞和愛惜人才的人,就算這二人不為自己所用,他也不願意輕易對對方動手。在這一點上,他的英雄情結壓倒了梟雄情結。
雖然此時此刻在這桓府中的四人心思各異,但是,這是他們四人最後一次同濟一堂了。
此後,桓溫以瀆職之罪將陸玩之子、尚書陸始等人送交廷尉審理,並將自己的弟弟、中領軍桓秘也予以免職,而平叛急先鋒毛安之被提升為四品的右衛將軍,成為宮中禁軍的第二號人物。
這個毛安之出身於滎陽毛氏,毛寶的次子,曾經在北伐前燕行動中開鑿大野澤的毛虎生的弟弟。毛氏家族在東晉時代一直是荊楚一帶頗有影響的流民首領,毛安之既是簡文帝司馬昱的心腹,又成為了桓溫手下的猛將,是各方面都吃得開的人物,當年桓溫搞廢立,廢司馬奕,立司馬昱,為防宮中有變,或京城保皇派造反,特別調派魏郡太守毛安之帶領自已的部隊宿衛殿內。在司馬昱將要離世的那段時期,被桓溫排擠的庾希帶兵殺向京城,是當時作為游擊將軍的毛安之帶兵擋住的,這次在鎮壓盧悚叛亂的時候果然又派上了大用場,他能夠因此而晉升為右衛將軍自無不妥,只是虧待了同樣在平叛當中出了大力的桓秘。
這同樣是一碗水,咋就端不平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